《產業分析》展店已非首要目標 餐飲業現3新趨勢 廖曉喬強調,外燴服務平均每人要價千元起跳,但也可依照預算,烹調出無上限的餐點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,量身訂做出各具風味的外燴菜色。 為因應外燴、團膳、休閒、 烘焙市場的需求,大成以新鮮的食材與嚴格的製程管理,推出眾多雞肉與豬肉加工食品,現在兩岸已建立多座食品加工廠。 2008 年大成集團在台灣屏東縣建立桐德核心種豬場,引進鹿兒島黑豬品系,建立從育種、到契約養殖肉豬場的垂直整合體系,並設有全球首推的固液分離豬廁所,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環保淨化種豬場。 其中,8月餐館營收628億元、年增4.7%,飲料店88億元、年增0.2%,僅外燴及團膳承包業21億元、仍年減40%,主因邊境管制衝擊空廚營收。 累計前8月餐館營收4269億元、年減5.6%,飲料店636億元、年減3.1%,外燴及團膳承包業195億元、年減31.2%。 外燴 投顧法人指出,由於國內餐飲市場近趨飽和,連鎖店成長有趨緩現象,且連鎖品牌亦朝M型化發展,中大型連鎖品牌採多品牌策略,並積極調整分店經營效率、深度評估商圈展店飽和度,藉此提升市占率。 據悉,將重新訂位'丹堤咖啡'品牌經營模式,未來將持續推出以「外帶」為主的咖啡新店型,並增加茶飲品項,藉此與一般咖啡店做出差異性。 疫情解封後,各主要國家網購消費力道仍在:受疫情影響,民眾減少外 出,消費方式移往線上,各主要國家無店面零售業營業額在2020年皆呈現大幅成長態勢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亦明顯提升。 然而隨全球疫情衝擊逐漸淡化,實體店面營收逐步回升,網路購物年成長幅度放緩,占零售業比重則呈持平或略為下降趨勢。 5.本部持續強化零售及餐飲業數位轉型競爭力:為積極協助業者提升營業績效及數位競爭力,本部持續推動零售、餐飲等服務業者運用雲端解決方案等數位工具蒐集及共享數據,並運用數據回饋驅動中小型零售、餐飲等服務業者數位轉型,以發展新商業模式、拓展新市場。 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,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,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,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,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,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。 展望後疫情時代,提供多元化服務,著重顧客服務體驗,並邁向數位轉型,將是搶佔先機、提升競爭力之關鍵。 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地蔓延,各國停工封城、社交距離及限制內食等規範,亦造成全球餐飲業市場劇烈震盪,2020年全球餐飲業營收大減26.2%。 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則是由香格里拉集團總部調兵遣將,派得獎的日本、中菜與義大利名廚來台駐店司廚,全面提升餐飲品質。 根據天下雜誌於2018年的兩千大調查資料,在觀光餐飲業方面,2018年上榜之業者涵蓋連鎖餐館業者、連鎖速食業者、航空餐供應業者及連鎖飲料業者。 其中,開曼美食達人(85度C)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(統一星巴克)為餐飲業者中,排名前三大之企業。 從營業收入來看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的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,且與榜上其他餐飲業者拉開一段差距。 觀察各細項業別的銷售額(詳見圖5),可發現餐食業的銷售額明顯高於其他業別,106年的銷售額超過4,000億元,近五年餐食業、外燴及團膳承包業、飲料業的銷售額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。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,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(詳見圖2),自104年為12萬4,124家,近年來逐漸成長,至108年成長為14萬6,009家,年均成長率為4.15%。 尤其雖然台灣整體外送市場規模激烈膨脹,但每單消費金額近兩年卻不斷下滑,2020年3月份更跌破新台幣200元,窮忙隱憂猶如芒刺在背。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頒布第11次修訂的「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」,餐飲業分為「餐食業」、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」及「飲料業」三類。 餐食業中的「餐館」係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商店;便當、披薩、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 亦歸入本類。 「外燴及團膳承包」指從事包客户於指定地點辦理運動會、會議及婚宴等類似活動之外燴餐飲服務;或專為學校、醫院、工廠、公司企業等團體提供餐飲服務之行業;承包飛機或火車等運輸工具上之餐飲服務亦歸入本類,詳見《表一》。 觀察2020年餐飲業TOP10業者營運表現,顯然多數餐飲業者營運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多數業者營收皆呈現衰退。 但八方雲集在外帶及提供線上訂購服務之商業模式奏效下,當年行業營收較2019年成長10.58%,成為TOP10業者中表現最為亮眼者。 八方雲集於2021年9月股票掛牌上市,截至2021年7月八方雲集旗下門店共1,261間,其中'八方雲集'在台已突破千家,來到1,002間店;'梁社漢'則來到111間店。 此外,為尋求新的成長動能,大型連鎖品牌積極布局東南亞及歐美等餐飲市場版圖,亦是未來的發展趨勢。 面對國內餐飲產業劇烈的競爭強度,若能解決國內餐飲業所面臨之瓶頸,洞悉國際情勢,拓展全球市場,將能創造龐大的商機。 實體通路業者加速數位轉型:零售業者自疫情爆發以來紛紛積極自建或加入網路購物服務平台,截至今年第3季布局線上銷售管道之家數占比達49.5%,較2019年第4季上升10.9個百分點。 網路銷售額持續攀升,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由2020年第1季9.2%升至2022年第2季12.4%,第3季因消費者重返實體店購物,拉高實體門市營收規模,雖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但占營收比重降為10.8%。 疫情亦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,經營型態雲端化成為趨勢,餐飲業者也為此嘗試發展新型態的經營模式,將經營觸角延伸至線上。 另外,餐飲業更將透過「國際市場開拓」、「智慧科技應用導入」及「多元行銷推廣」三大面向,協助餐飲業朝國際化發展,以提高其智慧化、國際化及創新模式。 隨著宅經濟蓬勃發展,帶動外送電商平台商機,foodpanda、Uber Eats等新興的外送餐飲服務業者為餐飲業帶來劇烈的變化。 對餐飲業者而言,與外送電商平台合作,有助於業績成長,及增進曝光度吸引新消費者;然而,外送電商平台抽成為傳統餐飲業的餐飲成本帶來影響,因此如何在平台抽成及宣傳效益中權衡得宜,成為餐飲業者未來面臨的課題。 在餐飲業所面臨的困境方面,餐飲業受僱員工人數、家數及銷售額近年有成長趨緩之情形,顯示餐飲市場逐漸進入飽和狀態。 除此之外,疫情催化下,宅經濟成為主流,大型餐飲品牌投入電商平台開創另一戰場,例如旗下有饗食天堂、果然匯蔬食等多個吃到飽品牌的「饗賓集團」,推出美食電商平台「饗在家EAT@HOME」;「王品集團」也優化原有的線上零售服務系統,推動「王品瘋美食購物網」。 此外,部分業者為鞏固消費者忠誠度,在疫情期間推出「餐飲訂閱制」服務,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,選擇不同餐飲訂閱方案,例如:「瓦城」推出「獨享餐盒訂閱制」、「乾杯」推出雲端燒肉「宅家乾杯」定期購服務,期望透過訂閱制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互動關係。 根據經濟部108年所做的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,餐飲業者目前所面臨的困難包括「人事成本過高」、「人員流動率高」及「食材成本波動大」,顯示餐飲業者如何管控成本及避免人員流失為經營的重要關鍵。 近年基本工資逐年調漲,增加餐飲業者的經營壓力;而餐飲業屬高勞力密集型、低技術門檻之產業,難以避免人員流失之問題;另受原物料價格波動影響,導致食材成本上揚,因此如何做好內部成本控制,減少經營壓力,為餐飲業者須面對之課題。 2.我國零售及餐飲業營收近年走勢: 零售業: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,致營收下滑,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,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,今年1-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。 若從各小類觀察,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「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專賣零售業」,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,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。 疫情改變國際觀光飯店市場結構與生態,內需市場成為業者「唯一救贖」,因應市場改變,台北君悅酒店總經理陳隆慶表示,台北君悅今年將整合館內餐飲、住房、宴會與信義區地利優勢,並爭取更多異業結盟、跨界合作機會,持續推出刺激國旅消費市場的方案,全力滿足國人需求。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,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、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。